证券时报记者 李明珠
7月25日上午,第十三届创业投资大会暨全国创投协会联盟走进光明科学城系列活动之“光明科学城生物医药产融对接会”成功举办。与会领导和嘉宾就创新药出海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
证券时报社党委委员、社长助理朱丽在致辞中表示,我国创新药的海外授权交易上半年已经接近去年全年,中国已从全球医药市场的参与者升级为规则共建者。这个成就,是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的丰硕成果,也是中国医药人以全球视野、家国情怀突破技术垄断的生动实践。
卫光控股董事长暨卫光生物董事长张战在致辞中指出,卫光控股全面链接光明区“医教研产”资源,为光明区生命科技相关企业提供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目前已经牵头或参与成立了三只生物科技相关领域的基金,总规模达8亿元。
兴业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黄翰漾在主题演讲中表示,2024年至今,国产差异化创新药技术国际化表现亮眼,双抗、ADC(抗体偶联药物)所代表的新技术相关交易继续呈现加速趋势。此外,其他类型的创新技术和差异化产品也达成了重磅国际化交易。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迭代与成熟,中国创新药在这些前沿领域的国际价值日益凸显。
圆桌讨论环节,围绕中国创新药出海,嘉宾分享了最新的行业观察。毅达资本高级合伙人薛轶表示,上半年创新药的BD(商业拓展)出现越来越多传统大药企(Bigpharma)的身影,他们投资的创新药产品也进入到BD交易市场。中国创新药BD的价格在全球都具有一定竞争力。行业也正发生深刻变化:第一,国内临床研究者们已经知道如何用国际通行的标准进行创新药研究;第二,产业界培养了一批真正懂创新药研发,有国际接轨能力的人才队伍。
勤智资本董事长汤大杰指出,创新药出海的第一种出路是结构性的,比如双抗、多抗、ADC,主要是中国制造能力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价值体现;第二种是全局性的,除了产品还有服务出海,从源头开始的科研人才、专利、知识产权,到整个产品和服务平台,更能体现行业十几年沉淀的结果。
高特佳投资副总经理于建林认为,优秀的创新药公司,每一轮都可以持续加持。以康方生物为例,其已成为中国创新药企走向国际的典型代表。尽管中国目前还没有出现跨国大型药企,但未来一定会出现万亿级别市值的中国创新药公司。
天图投资合伙人魏国兴强调,中国创新药出海的趋势会越来越猛。首先,中国的创新药性价比非常高,包括人力资本和任何一个阶段管线的成本都比欧美低;其次,中国有制度优势,很多管线可以提早看到数据从而降低风险;最后,在中国做BD的效果正在慢慢体现,大型药企花重金买回来资产,最后又帮这些药企挣了钱,完成了闭环,他们会持续在中国寻找这样的资产。
三泽创投合伙人付四有表示,上半年的BD总额超过了去年全年,这个趋势在下半年可能还会有所体现,但是长期来看应是波动向上的概率更高。创新药研究方面,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和成本优势明显,但总体水平还需确切的结果来验证。
此外,湾影科技、柏垠生物、三晟医药、倍捷锐、中博瑞康、韶脑科技等六家生物医药公司在现场进行了路演,展示了正在崛起的中国生物医药“硬核力量”。
盛达优配-央企配资流程详解最简单-杠杆股票-股票配资平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