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乎国运超级大基建,中国砸下3200亿,凭什么能改变全球地缘格局
浙赣粤运河。1237公里。杭州到广州,横着劈一刀。这种尺度的工程,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只觉得地图都要被重画了。
隋炀帝那会儿搞大运河,说是“天下转漕,仰此一渠”。那时候南粮北送,全靠这条水路撑着。盛世还是乱世,就看这水道堵不堵得住。有点像现在大家抢快递小哥一样,一旦卡壳,全国都急眼。
江西,这地方很神奇。钨、稀土、铜——听起来全是中学化学课本上的主角。但老天爷给了资源,却没给出口。这地理位置,不挨海也不挨边境,有点像家里有矿却出不了村口的感觉。
以前江西人把货拉出去,要么绕长江,要么走铁路公路,各种折腾。一吨铜从赣州到上海港,比隔壁广东贵出不少钱。有色金属卖个好价钱?先看看物流费心不心疼吧。
现在好了,新运河直接通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头都是中国最能折腾经济的地方,中间这个“资源库”终于可以插上翅膀。不用再看谁脸色,也不用在高铁站蹲着等货车过来拉矿石。
技术上更离谱,“隧道通航”,就是在山体里打洞让船开过去。我第一次听说还以为是在玩《我的世界》。结果人家真敢干,还能缩短15%的距离。据说全世界还没人这么玩过,这波创新估计又要写进教科书了吧?
5G智能监测,无人货船,都不是PPT吹牛皮,是已经开始试航了。东盟国家派代表团来看热闹,越南交通部长直接喊话:我们也想学!以后湄公河是不是就变成湄公5G智慧航道?想象一下整个东南亚内陆都被带飞,那画面太魔幻……
3200亿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一个省几年的财政收入砸进去了。“世纪造价之最”,一点不过分。如果换成买房子,可以包下半个杭州市区。但这种投资,看中的不是回本速度,而是对全国经济版图的大洗牌——谁接入新动脉,谁就有资格做“大脑”。
欧美供应链一直卡中国脖子,高端制造业比如芯片、电动车这些,他们盯得死死的。如果江西和珠三角/长三角彻底连起来,上游材料直供,下游产业链秒级响应,这些老外怕是真的要睡不好觉了……
美国智库分析得明明白白:中国只要把物流成本降下来,再加点产业协同效应,在全球新兴产业领域绝对能掰手腕。这才是真正让西方焦虑的东西,比单纯多修条铁路厉害多了!
顺便提一句,大运河历史上但凡梗阻一次,都伴随着朝代更替或者国力滑坡,比如宋末元初那些年,经常因为战乱断流,然后北方饿肚子南方粮食烂仓库……现代社会当然不会那么极端,但物流就是命脉没跑儿,现在变成高科技+超级基建双管齐下,更难撼动。
有人担心环境影响,其实水路运输比公路火车环保多啦。同样一吨货物,用船比用汽车省油N倍,还少排废气。而且这次规划里环保标准抬到了天花板级别,据说连沿线湿地保护方案都有专门团队盯着,就是为了避免重蹈历史上一些“大跃进式”开发覆辙。(毕竟教训太多)
还有冷知识:隋唐时期,大运河南段经常需要临时疏浚,因为泥沙淤积严重。当时工部每年都会派十几万人轮班清淤,相当于半个县的人口搬去铲泥巴……现在嘛,有智能无人清淤系统,以后估计只需要几个操作员坐办公室喝咖啡遥控就行,人类劳动力解放的一小步吧?
沿线城市其实早已摩拳擦掌。不只是等吃红利,更主动招商引资。例如鹰潭、九江这些名字平时刷存在感一般,但一旦变身枢纽港口,说不定哪天冒出来一个“中国鹿特丹”。不要小瞧中部城市爆发力,当年郑州凭借高铁枢纽崛起,现在轮到内陆水网时代试试看呗!
讲真,每次看到这种巨型工程,总觉得自己活在剧本杀现场:昨天刚聊完AI芯片竞赛,今天又冒出来世纪大基建,把全球视野搅合一起。一边感慨“基础设施狂魔”名号果然不是盖的,一边又忍不住琢磨,会不会哪天我家楼下突然出现一个码头哈哈哈(幻想症发作)。
你们怎么看待这种烧钱如流水的大项目?有没有哪个细节戳中了你,比如无人驾驶货船还是山体穿洞开航道?如果你生活在沿线城市,会期待它带来的变化吗?留言唠两句呗,我继续刷资料找冷门八卦,下期见~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网友评论,不构成历史结论,仅供交流探讨参考
盛达优配-央企配资流程详解最简单-杠杆股票-股票配资平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