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呼吸以喉,真人吸气以踵”出自道家养生典籍,是对不同呼吸状态的对比描述,蕴含着对呼吸深度与生命能量状态的认知。从现代视角可理解为:普通人的呼吸浅短,仅用到胸腔上部(喉咙附近参与呼吸运动),而“真人”(指掌握生命规律的人)的呼吸深沉绵长,能贯通全身,仿佛气息能到达脚跟。
“众人呼吸以喉”的本质属于胸式呼吸,吸气时仅胸腔上半部分扩张,呼气浅促,呼吸频率快(通常每分钟15-20次)。
这种呼吸方式难以充分调动肺部下半部分的肺泡,氧气交换效率低,且容易引发紧张、疲劳等状态,长期可能影响心肺功能。
“真人吸气以踵”并非指气息真的到达脚跟,而是形容呼吸达到“深沉、贯通”的状态:
属于腹式呼吸甚至“全身呼吸”,吸气时气息下沉,带动腹部、腰部、盆底甚至下肢的细微扩张,呼气时缓慢均匀,气息仿佛能顺着身体向下延伸至脚跟。
这种呼吸能最大化氧气摄入,激活副交感神经,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平衡,达到身心放松、能量汇聚的效果,是道家“炼气”“养神”的基础。
系统训练方法(从浅到深,循序渐进)
阶段1:基础腹式呼吸(建立“气沉丹田”的感知)
目标:改变胸式呼吸习惯,学会用腹部带动呼吸。
方法:
1. 姿势:仰卧或端坐,全身放松,双手轻放于腹部(肚脐上方)。
2. 吸气:用鼻缓慢吸气,感受腹部向外隆起(双手被推起),胸部尽量不主动扩张,吸气时长4-6秒。
3. 呼气:用嘴或鼻缓慢呼气,腹部向内收缩(双手随之下沉),呼气时长6-8秒,尽量呼尽余气。
4. 频率:每天练习2-3次,每次5-10分钟,重点体会“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的对抗感。
阶段2:延伸呼吸(感受气息向腰腹、下肢的延展)
目标:在腹式呼吸基础上,让呼吸带动腰、臀、下肢的细微感知。
方法:
1. 姿势:站立或盘腿坐,双脚平放与肩同宽,膝盖微屈(站立时)。
2. 吸气:鼻吸时,除腹部隆起外,有意识地让气息“向下沉”,感受腰部两侧、盆骨轻微向外扩张,仿佛气息顺着脊柱向下延伸至大腿根部。
3. 呼气:缓慢呼气时,从腹部开始收缩,带动腰部、盆骨收回,想象气息从下肢缓缓向上排出。
4. 辅助想象:吸气时默念“气息沉向脚跟”,不必追求实际触感,重点是建立“向下延伸”的意念,每次练习10-15分钟。
阶段3:动态呼吸与身体联动(让呼吸贯穿动作)
目标:将深沉呼吸融入身体活动,实现“呼吸与动作合一”。
方法:
1. 选择缓慢的动态练习(如太极云手、瑜伽猫牛式、步行)。
2. 动作与呼吸配合:
伸展、打开身体时吸气(如太极云手向两侧打开时),感受气息随动作下沉至腰腹、下肢。
收缩、回收身体时呼气(如云手收回时),气息随动作向上排出,保持呼吸与动作节奏一致(如动作持续4秒,吸气4秒;动作收回6秒,呼气6秒)。
3. 关键:不刻意发力,让呼吸引导动作,而非动作带动呼吸,每次练习15-20分钟。
阶段4:日常践行(将“深沉呼吸”融入生活)
日常行走、坐姿、站立时,随时提醒自己“沉肩、松腰、缓呼吸”,避免无意识的浅短呼吸。
紧张、疲劳时,暂停1分钟,做3-5次缓慢的腹式呼吸,逐步养成“以腹带胸”的呼吸习惯。
图片
真正的功夫,从来不止于外在的勤修苦练,更在于内在的通透领悟。唯有让“求”的执着与“悟”的澄明相融相生,方能抵达功夫的至臻之境。
这份道理,放之学习、工作与生活皆然——在脚踏实地耕耘的同时,更需时时观照内心的觉醒,让每一份努力都生长出领悟的智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盛达优配-央企配资流程详解最简单-杠杆股票-股票配资平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